新電改解讀:讓供需雙方見面
新電改方案9號文已下發(fā),除輸配電網之外,其他競爭性環(huán)節(jié)都將逐步向社會放開
新電改方案千呼萬喚始出來。被稱為新電力改革方案的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》(中發(fā)[2015]9號),(以下簡稱“9號文”)近日正式下發(fā)。
從2002年的5號文,到近日的9號文,電力改革已蹉跎13年。
發(fā)改委電力改革負責人表示,新電改方案將激發(fā)市場活力,除輸配電網之外,其他競爭性環(huán)節(jié)都將逐步向社會放開。
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邵秉仁則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,剛剛公布電力改革的方案,實際上是一個妥協(xié)的方案,僅放開售電端,輸配不分開,電網又買電又賣電,必然是壟斷的。
新電改成效到底幾何?
就此,新京報記者專訪了發(fā)改委電力體制改革專家咨詢組專家、國家發(fā)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,發(fā)改委電力體制改革專家咨詢組專家、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,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,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疆,剖析新電力改革方案。專家表示,9號文最大亮點是“開放售電端”,讓供需雙方見面。
【背景】
新電改是要解決新問題
新京報:目前電力行業(yè)遇到的問題是什么?改革需要處理哪些問題?
曾鳴:2002年國務院發(fā)了5號文,13年過去了,按照5號文,我們只進行了廠網分開,主輔分開做得不徹底,輸配分開、競價上網基本上沒有做。電力工業(yè)目前存在的問題,不僅是當時5號文面臨的問題,13年時間過去了,舊的問題沒解決,又產生了新的問題。
周大地:2002年主要面臨的是電力短缺問題,而在新常態(tài)下,電力需求的增速慢了下來,發(fā)電能力普遍富裕,局部產能過剩?;痣娯摵陕蚀蠓认陆?,棄水棄風棄光的現象屢有發(fā)生,六七百億度電白白浪費掉。
韓曉平:現在遇到的一個瓶頸是,電網像一個總賣家和總買家,所有發(fā)電企業(yè)要向電網供電、用戶又要再從電網買電。曾經存在電廠用手提箱給調度送錢爭取多發(fā)電的現象,形成權力尋租。
棄風棄光棄水的現象,東北嚴重窩電(部分多余電量不能向系統(tǒng)輸送),有的地方高效機組不能運行,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發(fā)揮市場的作用。
吳疆:壟斷是最大問題,全世界電力市場改革,調度都是獨立出去的。前兩次改革都是解決基本供應問題,還在提高效率、破除壟斷的門外徘徊。
【亮點】
“開放售電端”是最大亮點
新京報:針對這些問題,這次改革有哪些亮點?
曾鳴:亮點之一是管住中間,電力有發(fā)電、輸電、配電、用電四個環(huán)節(jié),輸配叫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以此來解決傳統(tǒng)電網公司差價盈利模式,改變?yōu)楠毩⑤旊妰r格模式,這也是國際上公認的一種模式。
韓曉平:開放售電端,讓供需雙方見面是最大亮點?,F在五類公司可以售電,包括電網公司的配電企業(yè),能源服務公司都可以參與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優(yōu)化配置資源。發(fā)電公司跟用戶直接談,電網公司只收過網費。這樣供需雙方可以綜合考慮過網費和供電結構,提升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性,優(yōu)化負荷,推動節(jié)能減排。
新京報:有觀點認為價格機制還沒理順,現在開放售電端過早了,你怎么看?
曾鳴:我同意這個觀點。電價是市場化的核心要素,價格必須要走向市場?,F在價格機制沒有理順,所以要“三放開”,政府把定價權交出來,讓供需雙方交易形成價格。
韓曉平:有道理。真正的供需雙方市場化交易平臺的形成需要一定時間。很多用戶不具備專業(yè)知識,還是習慣從電力公司買電。新的改革可能會從大用戶開始,越來越多用戶愿意通過電子商務、“互聯網+”買電,形成新的交易平臺,逐漸形成新的供求關系。
【爭議】
調度在現階段不宜獨立
新京報:這次電改,提出建立相對獨立的售電交易平臺,為什么強調相對獨立?
曾鳴:交易機構獨立、調度獨立本來在方案討論范圍內,但經過幾個課題和反復論證,認為調度在現階段不宜獨立,調度要和電網放在一起。
按照輸電價格嚴格監(jiān)管、改變差價盈利模式,失去低買高賣、追求增加售電量動力的電網公司,就不會想通過調度做手腳,為自己牟利,調度就沒必要獨立出去了。
調度獨立會有很多弊病,比如電網投資、規(guī)劃、運行、檢修的協(xié)調性會下降,甚至影響電網運行的安全。既然好處沒有,壞處不少,為什么還要獨立呢?
新京報:這次電力改革,會對能源結構調整帶來怎樣影響?
韓曉平:會促進能源結構調整。煤電便宜,價格很有競爭力,但污染環(huán)境,只有給煤電增加更多稅費,煤電成本上去,清潔能源才有市場。而水電不穩(wěn)定,需要氣電來調峰,同時發(fā)展分布式能源是關鍵。這都需要電力改革做保障,讓各種類型的能源相互替代,最終減少排放,降低成本。
【焦點】
不以“拆分電網”衡量改革力度
新京報:2002年的電力改革聚焦在輸配分開、拆分電網,在這次似乎體現不多,這是為什么?
周大地:當時以英美電改模式為主,是一種理想化市場狀態(tài)的設想。現在回頭看,英美自己的模式也沒有達到當時預期的效果。有很多沒有分開的也做得很好,沒有必要輸配分開。
電力改革不是重新分配蛋糕的問題。拆分國家電網,可能有人愿意來分蛋糕,但要看能不能把系統(tǒng)矛盾解決,使調度和效率優(yōu)化。
曾鳴:以是否拆分電網來衡量改革力度的想法比較外行。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和中國國情,經過反復論證、專門課題,最終認為電力改革的基本路徑要按照放開兩頭、監(jiān)管中間。這點有別于5號文提出的輸配分開,或者叫拆分電網,取而代之叫管住中間。
韓曉平:電網太強勢,是我們十幾年來改革沒有推進的原因。這次改革釋放出的信號是,電網公司阻礙改革就要承擔更大代價,改革趨勢不可逆。這樣看來,拆分與否意義不大。
吳疆:上一次改革主要解決廠網分開的問題,輸配分開十來年也沒搞成,并不證明下一步不該搞。壟斷總歸是個問題,拆分電網依然是必要的。
周大地 國家發(fā)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
曾鳴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
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
吳疆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